楼市“红五月”再现新变局:前5个月千亿房企增至5家 - 星空电竞集团



    星空电竞




      楼市“红五月”再现新变局:前5个月千亿房企增至5家

      发布日期 :2017-06-02 浏览次数 :1323

         2017年以来 ,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至沓来,热点楼市降温开始显现 ,但一线房企依然拿地不止,销售不减。

        克而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突破千亿销售额的房企增至5家,除了碧桂园、万科与恒大之外 ,保利与绿地成为新入局者 ,中海、融创、龙湖与华夏幸福等虽未突破千亿,但冲刺千亿势头不减。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 ,品牌房企格局日益在发生变化 ,未来龙头房企之间“龙争虎斗”将更加激烈。规模化的扩张依然是各房企的战略目标,规模即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话语权。

        龙湖进十强成最大“黑马”

        克而瑞日前发布的今年1到5月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在地产十强之中,业内俗称的“碧万恒铁三角”仍未发生裂变。其中,碧桂园以2521.6亿元的高额销售稳居榜售 ,万科以2271.7亿元紧随其后,剑指4500亿元的中国恒大连续5个月位列探花 。

        今年销售目标4000亿元的碧桂园,前5个月销售平均增速达164%。其不管是销售额还是拿地金额,始终领跑全国房企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 ,十强新晋龙湖却异军突起 ,前5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755.2亿元 ,环比增加155亿元 。据此计算,龙湖仅凭5个月的合约销售额就超过2016全年销售的86%。2017年还未过半,龙湖已完成今年目标的75% 。更为关键的是 ,龙湖前5个月的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增长率依次分别达到186%、415%、218%、161.54%、126% 。按其平均增长率计算 ,2017年龙湖合约销售额有望突破两千亿元。

        张宏伟认为,当前市场份额收窄 ,品牌房企会依托自身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恒大从今年2月份开始推出了新一轮无理由退房,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启动了一些联动项目推动了相关楼盘热销,而龙湖的内功在于其战略和产品的标准化体系。

        个别龙头房企销售环比下滑

        5月以来,有20余个城市先后加码房地产调控政策。克而瑞研报显示,南京 、南昌等二线城市在调控政策影响下成交量环比降幅较大,但如西安等二线非热点城市则维持了较热的状态。受此影响 ,多数房企5月份业绩下滑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克而瑞上述榜单前10强发现 ,有7家房企5月份业绩环比下降。其中 ,万科下降16.4%,保利下降18.4%,中海、龙湖、绿地等十强房企环比增速也纷纷回落。将榜单排名扩展到前30名,这一下降比例不减,仍然达到70% 。其中,首开股份下降17.8%,荣盛发展下降15.3% ,而雅居乐更是达到66.6%的惊人跌幅,万达集团、泰禾集团等也遭遇环比下滑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 ,销售额的环比回落是调控效果积极显现的表现 ,但交易下滑的节奏不见得会持续下去 ,毕竟目前部分城市库存已显不足 ,对于二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三线城市的政策效应还会继续显现。

        “单月销售额环比下降,不会过多影响品牌房企自身规模化增长趋势 。相反市场利润收窄后,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挑战,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市场格局也面临转变 。”张宏伟如是说。

        随着热点一二线楼市趋冷 ,此前在三四线多处布局的房企日渐发力。如2016年拿下67宗地的中梁地产,当前销售表现也十分亮眼,前5个月实现销售金额286.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6位,今年以来在芜湖、丽水 、信阳等具有较大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加大布局,优势开始显露。

        联合拿地模式蔓延至香港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前5个月,碧桂园和保利分别以643亿元和525亿元拿地金额持续稳居排行榜前两位 ,恒大以491亿元拿地金额位列第三,TOP10房企拿地总金额达4055亿元。

        全国5月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的前十宗地中 ,前三甲均是联合体拿地 。其中天恒先与中粮 、旭辉共同拿下北京朝阳一宗地,后联合中海、保利、中粮、以41.5亿元竞得北京丰台城乡一体化槐房新宫“旧改+自住房”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拿地这一模式甚至延伸至香港楼市。5月26日,中海与信和置业、嘉华国际抱团夺得香港锦上路站一期土地,此宗地地盘项目约44.9万平方米,中标价83.3亿港元 。

        张宏伟认为,“核心城市的出让量有限,同时地价较高,而房企为了扩大城市布局采取联合拿地的策略,现阶段联合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紧张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房企的资金风险”。

         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至沓来 ,热点楼市降温开始显现 ,但一线房企依然拿地不止 ,销售不减。

        克而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突破千亿销售额的房企增至5家,除了碧桂园、万科与恒大之外 ,保利与绿地成为新入局者,中海、融创、龙湖与华夏幸福等虽未突破千亿 ,但冲刺千亿势头不减 。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品牌房企格局日益在发生变化,未来龙头房企之间“龙争虎斗”将更加激烈。规模化的扩张依然是各房企的战略目标,规模即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话语权 。

        龙湖进十强成最大“黑马”

        克而瑞日前发布的今年1到5月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 ,在地产十强之中,业内俗称的“碧万恒铁三角”仍未发生裂变 。其中,碧桂园以2521.6亿元的高额销售稳居榜售 ,万科以2271.7亿元紧随其后,剑指4500亿元的中国恒大连续5个月位列探花。

        今年销售目标4000亿元的碧桂园,前5个月销售平均增速达164%。其不管是销售额还是拿地金额,始终领跑全国房企榜首 。

        值得一提的是 ,十强新晋龙湖却异军突起,前5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755.2亿元,环比增加155亿元 。据此计算,龙湖仅凭5个月的合约销售额就超过2016全年销售的86%。2017年还未过半,龙湖已完成今年目标的75%。更为关键的是,龙湖前5个月的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增长率依次分别达到186% 、415%、218%、161.54%、126%。按其平均增长率计算 ,2017年龙湖合约销售额有望突破两千亿元。

        张宏伟认为,当前市场份额收窄,品牌房企会依托自身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恒大从今年2月份开始推出了新一轮无理由退房,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启动了一些联动项目推动了相关楼盘热销 ,而龙湖的内功在于其战略和产品的标准化体系。

        个别龙头房企销售环比下滑

        5月以来,有20余个城市先后加码房地产调控政策。克而瑞研报显示 ,南京、南昌等二线城市在调控政策影响下成交量环比降幅较大 ,但如西安等二线非热点城市则维持了较热的状态 。受此影响,多数房企5月份业绩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克而瑞上述榜单前10强发现 ,有7家房企5月份业绩环比下降 。其中,万科下降16.4%,保利下降18.4% ,中海 、龙湖、绿地等十强房企环比增速也纷纷回落。将榜单排名扩展到前30名,这一下降比例不减,仍然达到70% 。其中 ,首开股份下降17.8%,荣盛发展下降15.3% ,而雅居乐更是达到66.6%的惊人跌幅,万达集团、泰禾集团等也遭遇环比下滑。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销售额的环比回落是调控效果积极显现的表现,但交易下滑的节奏不见得会持续下去 ,毕竟目前部分城市库存已显不足 ,对于二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三线城市的政策效应还会继续显现。

        “单月销售额环比下降,不会过多影响品牌房企自身规模化增长趋势。相反市场利润收窄后,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挑战,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格局也面临转变。”张宏伟如是说 。

        随着热点一二线楼市趋冷,此前在三四线多处布局的房企日渐发力 。如2016年拿下67宗地的中梁地产,当前销售表现也十分亮眼 ,前5个月实现销售金额286.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6位,今年以来在芜湖、丽水、信阳等具有较大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加大布局,优势开始显露 。

        联合拿地模式蔓延至香港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前5个月 ,碧桂园和保利分别以643亿元和525亿元拿地金额持续稳居排行榜前两位,恒大以491亿元拿地金额位列第三,TOP10房企拿地总金额达4055亿元 。

        全国5月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的前十宗地中,前三甲均是联合体拿地。其中天恒先与中粮、旭辉共同拿下北京朝阳一宗地 ,后联合中海 、保利、中粮 、以41.5亿元竞得北京丰台城乡一体化槐房新宫“旧改+自住房”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拿地这一模式甚至延伸至香港楼市。5月26日 ,中海与信和置业 、嘉华国际抱团夺得香港锦上路站一期土地 ,此宗地地盘项目约44.9万平方米,中标价83.3亿港元。

        张宏伟认为,“核心城市的出让量有限,同时地价较高,而房企为了扩大城市布局采取联合拿地的策略 ,现阶段联合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紧张的问题 ,同时也降低了房企的资金风险”。




        XML地图